2019北京一六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一六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伎俩 迫不急待 怔住(zhèng) 硕果累累(lĕi)
B.牌楼 披星带月 胆怯(què ) 生杀予(yǔ)夺
C.灰烬 奴颜卑膝 契(qì)据 曲曲折折(qǔ )
D.噩梦 挺身而出 谄媚(chǎn) 滂沱大雨(pāng)
2.(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诺贝尔奖揭晓之前,到底哪些人获得了________或者谁最有可能是最终的获奖者,人们会有许多猜测。
②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中外童话故事》的艺术________是非常高的,它启示我们:最浅显的幼儿童话故事可以“蕴丰富于单纯,寓深刻于浅近”。
A.提名 以至 品位
B.题名 以至 品味
C.提名 以致 品位
D.题名 以致 品味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多数网民认为那种缺乏正义感、不敢仗义执言的人,可以与奉行沉默是金、明哲保身的“和谐先生”同日而语。
B.时尚总是在不断地轮回,一度杳无踪迹的古董怀表、经典腕表复刻系列,最近纷纷重现各大名表专卖店。
C.那些埋头苦读而不假思索的像“书橱”一样的人,常常难以承担实际工作的重担。
D.国庆黄金周,北京各大景点人流如潮,接踵而至,真是名副其实的国庆黄金“粥”。
4.(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们游说诸侯、相互辩难的言行,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所著,共33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事件,相传为左丘明编订。
C.《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体制,断代成书。
D.《红楼梦》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5.(3分)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朝济而夕设版焉
6.(3分)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B.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C.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7.(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8.(3分)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遂墨以葬文公
9.(3分)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A.晋人御师必于殽
B.夫晋,何厌之有
C.嬴闻如姬之父为人所杀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0.(3分)下列各句中,画线部分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B.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译文:用一车的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C.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译文:对他如此迅速的办完差事感到奇怪
D.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译文:希望委屈一下您的车马,我去拜访一下他
二、课内阅读(共12)每小题9分共9分。把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1)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列了大量的数据,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揭露。
B.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残酷剥削。
C.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D.从全文看,这里是倒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2)对第一段中加横线句子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B.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C.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D.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3)对第二段文字表达效果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段整句,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B.这是一段散句,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C.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D.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的关切与同情。
12.(3分)阅读《王选的选择》节选,完成各题。
1974年8月,经周恩来总理的批准,我国开始了一项“748工程”的科研。王选听到这个消息已是1975年,他最感兴趣的“汉字精密照排”,国内已有5家在研制。王选正“病休”在家,能做什么呢?
但是,他动员起自己还很虚弱的身体,日复一日地挤公共汽车去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外文杂志。“我常常发现,我是那些杂志的第一个借阅者。”他看到,世界上第一台照排机是手动式的,1946年在美国问世。50年代,美国发明了光学机械式二代机。1965年德国推出阴极射线管三代机。1975年英国正在研制的激光照排第四代机即将问世。
文中划线的句子“我常常发现,我是那些杂志的第一个借阅者”有什么深层含意?
三、默写(共8分)
13.(8分)在横线处写出课文原句。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将焉取之?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
(6)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庄不得击。
四、课外文言文(共17分)
14.(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段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②为尚书,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士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邠宁节度使白孝德③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②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节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受封汾阳王,权柄隆重。
②王子晞: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郭晞。 ③白孝德:邠宁节度使,段太尉上司。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寓军邠州 | 军:驻扎 |
B. 能为公已乱 | 已:已经 |
C. 植市门外 | 植:竖立 |
D. 无伤也 | 伤:妨害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王子晞为尚书 | 今尚书恣卒为暴 |
B. 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 |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
C.愿奉军以从 | 又以刃刺酒翁 |
D. 且大乱,若何 | 太尉笑且入 |
(3)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白孝德虽然内心忧戚,但因为郭子仪的缘故不敢加以管束
B.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段太尉从泾州用文书向节度使府报告,表示愿意为他出谋划策
C. 晞一营大噪,尽甲
郭晞全军营都躁动起来,纷纷披上了铠甲
D. 命持马者去,旦日来
郭晞喝令牵马者出去,不到第二天不能回来
(4)分别概括①②处人物形象特点。
15.(4分)用斜线“/”给下面文段断句。
常人所欲在富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天子有德能保其天下无德而富徒增其过恶重后日之祸患今日虽富岂能常保况天生民而立之君故君者所以为民也(陆九渊《杂说》)
五、古诗词鉴赏(共9分)
16.(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有皱褶的纱。
(1)本词上片写景,下片言情。下片所言何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历来为人激赏,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17.(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鲁院的柿子树
郭严隶
①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到的时候正是秋天,属于它的季节,它便成为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树木们都成为陪衬。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②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结着果实的柿子树,不由就看得发了呆。那是刚来到那天的中午,饭后我们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看见了它。震动的时刻里,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分明是一首正在唱着的歌。是大地的歌唱,也是天空、阳光、微风、碧草,甚至是空际白云,地上湖水的歌唱,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在它之中。人们会把这些笼统地称为大自然,说大自然的歌声是天籁。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最艳的颜色,让人知道这世界上浓丽的极致是洁白。当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生命,人不免要恍神的。恍神中,就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使它们幻闪人间难以见到的明亮。
③许多时候,我来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它止住我的脚步。是由于唯它身上,秋的痕迹明显的缘故吗?当然,银杏不让。银杏的通体金黄最终在倾听中变作呼应。我不知道自己感受色彩的方式何以竟是倾听?也许已经只能这样了,面对一切都直接捧出心灵。银杏的呼应加深了柿子果实的意义,秋显出慈悲和丰饶。
④这样写着的时候,秋在窗外变成了冬,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变的,是信手一翻,哗的一声,就成了新的一篇。冬乘着一场寒风来,不见雨,风是独自来的。楼窗外的那棵银杏树,所有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洒落地上,灿灿的,就在地上铺了一层锦,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地久天长,宛如心中珍藏的爱情。后来,银杏的叶子都不见了,树枝是叶片落尽后那种崭新的光洁,对于切切依恋的东西的突然离去,对于这大地上司空见惯的发生,树枝似乎还有些回不过神儿来。
⑤这时候,柿子树一派沉静。它的叶子也不见了,都被风带走了,柿子却以果实的姿势仍旧挂在枝头。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强烈地感觉看到了一些清澈温暖的眼睛。柿子仿似诗句一样精致地悬挂在没有了叶片的枝头,那枝干的光洁就成为诗歌里的留白。我看柿子的时候,柿子也在看我,犹如我看蓝天的时候,蓝天也在看我。这样的惊觉下,内心怎能够不慌张?我有那样足够的澄明吗?有那样足够的灿烂、温暖、殷实和爱吗?
⑥刹那明白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
⑦是的,它在看着我,以无声之言与我交谈,说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它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它打开自己让我细细地进入,让我在抚摸和凝视中明白,自己来到了一个只有祝福、珍惜和善良的地方。真的从来没有过愤怒、怨尤、仇恨以及伤感吗?过去的时光会告诉说,那是曾经的青涩。柿子在春天曾经是花朵,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着的青果。只到秋天来了,它的金色才漫天归流,凝成这样一捧盈硕结实、可摸可触的爱。
⑧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之前的经历,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或于园圃,或于野谷深山。山风的强劲中有灵,阳光和花朵的灿烂中有情意的香气。它是怎么样被命运选中,这样站到鲁院的花园里来,成为它独特的风景?就如同我们被命运选中,来到这里度过一段珍贵的学习时光。我们是遍涉了苦难之河而终于被长风荡尽衣衫上的淤尘,踏上这清宁的岛屿。你呢,柿子树?你命运中的飓风雷霆是怎样?你生命里的春风清露又是怎样?你可是也深味人间悲喜、世上情仇,才这样以物外之姿呈现尘世的喜乐和殷实?
⑨将这些献给生命,所有的挣扎、疼痛、念想便都化为风景。
⑩有一天,我清早来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小心地抚摸它们,就像抚摸深夜里凌空而降的神谕。我甚至相信这里面包含着一切关于世界和生命的宣言,也就是爱的宣言。我由此知道了,果实怎样演绎音乐与星光,传递快乐和希望。
⑪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荫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塑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生命的气息透过那些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样在时空中传递,这是永恒的穿透,永恒的温暖和光照。当微风轻拂,花摇影移,四下里充满眷爱的情意,谁听见星光、月辉、草木、清波,这些事物轻盈地转化成意象,以审美的方式凝聚成饱满玲珑的主题,那是喜悦和善的思绪,那是文学的痕迹。
⑫而柿子树在这些思绪和痕迹中,从容呼吸着,就像一篇文章在写作着,一幅画在描绘着,一声祝福在传播着。
⑬秋色一日一日深了,霜冻从很高很远的地方砸落了,花园里一切都沉进稳妥静寂的灰色里,沉进无言的诉说,只有柿子树,仍旧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的鲜艳的柿子,在微笑着高歌。这样的时候,你看着那些一片叶子都没有的枝头上,挤挤地悬挂着的果实,会觉得它们还仅仅是果实吗?那已是宇宙天地之心,是关于生长、繁衍、丰收、护佑等等仁慈的旨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敬仰赞美之情,又有对其他树木只能成为陪衬的遗憾之情。
B.第⑤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生命状态的叩问和反思。
C.第⑨段作者说“所有的挣扎、疼痛、念想便都化为风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赞美。
D.文章结尾写柿子火焰般鲜艳的色泽和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文章第③﹣⑤段,作者描述的柿子树和银杏树有哪些不同?
(3)作者为什么说“刹那间明白自己总要到柿子树旁边来了”?
(4)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哪些用意?
(5)作者借“柿子树”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对下列经典作品中的“事物”与其内涵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中夏瑜坟上的“花环”,是鲁迅认为“须听将令”,为了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而特意添加的。
B.《红楼梦》中,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喻指“金玉良缘”,暗示了宝玉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与选择。
C.《边城》中的傩送曾面临“碾坊”与“渡船”的选择;前者意味着世人眼中门当户对的姻缘,后者则代表着自己想要的爱情。
D.《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草垛上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工地上读《牛虻》,这些书使他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高意义的理解。
七、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
18.(8分)微写作,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你认为上面三部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最美”?为什么?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180字左右。
19.微写作,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这三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80字左右。
八、写作(共50分)
20.(50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事业上的。好的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良的阅读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结合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积累,谈谈阅读是如何促进一个人成长的,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事业上的。好的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良的阅读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以“阅读影响人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2019北京一六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A.“迫不急待”中的“急”应改作“及”,“硕果累累”中的“累”应读作“léi”;
B.“披星带月”中的“带”应改作“戴”,“胆怯”中的“怯”应读作“qiè”;
C.“奴颜卑膝”中的“卑”应改作“婢”,“曲曲折折”中的“曲”应读作“qū”;
D.正确。
故选:D。
2.C。
3.A.同日而语:把相同的人或事物放在同一时间比较,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句意是两种人,不是“相同的人或事物”,错误。
B.杳无踪迹: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C.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句意为“不思索”,错误。
D.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不能用于形容“景点”,错误。
故选:B。
4.A.“西汉刘向所著”错,《战国策》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5.【例句:“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A.“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B.“子”,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C.“阙”,使动用法,使……受损害;
D.“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故选:B。
【点评】词类活用需要了解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活用的类型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活用的类型有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的类型有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的类型有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6.【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或同音或音近的关系,即音同(近)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本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傍。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即形似通假。
【解答】A.“辟”通“避”,躲避;
B.“责”通“债”,债务;
C.“乡”通“向”,面向;
D.无通假字。
故选:D。
【点评】判断通假字可以依据字音,求得本字。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可以凭借字形,辨析通假。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必须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
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解答】A.语气词,表婉商,还是/语气词,表强调。
B.动词,到/助词,取独。
C.都是副词,将要。
D.介词,把/介词,因为。
故选:C。
【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8.b例句。从,使……跟从,动词的使动用法;
A.壮,以……为壮,意动用法;
B.闻,使……知道,动词使动用法;
C.翼,像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D.墨,穿着黑色孝服,名词作动词。
9.
【解答】例句:宾语前置句,“何”作宾语放在“操”前面,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A.状语后置句,“于殽”作状语放在谓语后面,译为:晋国人必然在崤山抵御我们的军队;
B.宾语前置句,“厌”作宾语放在“何”前面,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C.被动句,标志词是“为……所”,译为: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
D.判断句,标志词是“者也”,译为:城北的徐公,是全齐国的美男子。
故选:B。
【点评】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 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10.【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要注意留、删、换、调、补、变。
【解答】A.翻译正确;
B.“乘韦”,四张熟牛皮。译文:先送秦军四张熟牛皮作引礼。
C.翻译正确;
D.翻译正确。
故选:B。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二、课内阅读(共12)每小题9分共9分。把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1.(1)C.从全文看,这是一段插叙材料,补充了外国资本家对包身工残酷、野蛮的剥削事实,以及获得的巨大的利润。列举的大量数字,表明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2)A.作者由“美国枕木下面的尸首”推理出“东洋厂的锭子上的冤魂”,应是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尸首”“冤魂”鲜明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行,毫无“诗意”可言。
(3)D.整句和散句,是就多个句子(或分句)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的结构形式而言的。“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叫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叫散句。这里有整有散,据此可排除AB两项;文段没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故排除C项。
12.
表明王选求知的渴望,关注科研最新动态;暗示了王选所关注的科研项目当时很少有人问津。
三、默写(共8分)
13.【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窥镜而自视(重点字:窥)
(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重点字:谏)
(3)焉用亡郑以陪邻?(重点字:焉)
(4)若不阙秦(重点字:阙)
(5)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重点字:弥)
(6)常以身翼蔽沛公(重点字:蔽)
四、课外文言文(共17分)
14.
(1)B项“已”解释为“已经”有误,应解释为“阻止”,句子翻译为:我就能替您制止暴乱.
(2)B项“则”均为连词,且意义相同,就;A项“为”均是动词,但意义不同,第一个“为”,担任;第二个“为”,制造;C项第一个“以”,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介词,用;D项“且”用法和意义均不同.第一个“且”,副词,将要;第二个“且”,连词,并且.
(3)D项翻译有误,主语不是郭晞,而是段太尉;这里“去”,离开.句子翻译为:段太尉命令牵马的人回去,次日清早再来.
(4)第一处“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意思是白孝德派几十名士兵跟随太尉,太尉全都辞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选了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牵马,来到郭晞门下,可见他很有勇气,而且有谋略;第二处“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关键词“不解衣”“柝卫太尉”,可看出他对于保护段太尉显得小心谨慎,“谢不能,请改过”,可以看出他知错能改.
答案:
(1)B
(2)B
(3)D
(4)①段太尉有勇有谋
②郭晞处事谨慎,知过则改
参考译文:
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暂时驻军在邠州,纵容士兵违纪枉法.有些士卒用贿赂手段使自己有军队的名号,恣意妄为,官吏都不能干涉.邠宁节度使白孝德虽然内心忧戚,但因为郭子仪的缘故不敢加以管束.
段太尉从泾州用文书报告白孝德,表示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却无动于衷.大乱将要发生,您 怎么办?”白孝德说 :“我愿意听您的指教.”段太尉说:“我担任泾州刺史,很空闲,事务不多;现在不忍心百姓没有外敌却惨遭杀害,使得天子的边防被扰乱.假如你任命我为都虞候,我就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白孝德说:“太好了”,便听从了段太尉的请求.
段太尉担任都虞候职务一个月后,郭晞部下十七人进街市拿酒,又用兵器刺酿酒的技工,砸坏酒器,使酒流进河沟中.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全都砍了头,把头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郭晞全军营 都骚动起来,纷纷披上了铠甲.白孝德惊慌失措,把段太尉叫来问道:“怎么办呢?”段太尉说:“没有关系!”白孝德派几十名士兵跟随太尉,太尉全都辞掉了.他解下佩刀,挑选了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牵马,来到郭晞门下.全副武装的士兵涌了出来,段太尉边笑边走进营门,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呢?我带着我的头颅来啦!”士兵们大惊.
郭晞出来会见太尉.段太尉说:“副元帅的功勋充塞于天地之间,应该使其流传.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大乱从您这儿发生,人们都会说您是倚仗了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部下.那么郭家的功名,将还能保存多少呢? ”话没有说完,郭晞拜了两拜道:“承蒙您用大道理开导我,我愿意率领部下听从您.”郭晞回头呵斥手下士兵说:“全都卸去武装,解散回到自己的队伍里去,谁敢闹事,格杀勿论!”段太尉说:“我还未吃晚饭,请为我代办点简单的食物.”吃完后,又说:“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想留宿在您营中.”段太尉命令牵马的人回去,次日清早再来.于是段太尉就睡在营中.郭晞连衣服也不脱,命警卫敲 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第二天一早,郭晞和段太尉一起来到白孝德那儿, 郭睎道歉说自己实在无能,请求允许改正错误.邠州从此没有了祸乱.
15.
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天子有德∥能保其天下/无德而富/徒增其过恶/重后日之祸患/今日虽富/岂能常保/况天生民而立之君/故君者/所以为民也
译文:平常人只是追求财富,而君子看重思想品德;一般人有好的品德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天子有品德能保证拥有天下;如果没有好的品德而富有,那只是增加他的罪恶,会重蹈日后的祸患;今天即使富有,没有德怎么能保证长久?更何况天地为了让老百姓过得好才立了君主,所以君主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点评】抓住句子的主语,如:君子、天子、士庶,关注句子承前省略主语,在谓语前断即可.
五、
(1)①对无常、短促之生命的遗憾。②对欢愉、美好之春光的留恋。
(2)指出“闹”字用得绝妙。对词句阐述以拟人(或通感)手法,灵动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饱含了作者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译文】
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17.(1)A.“遗憾之情”错误;作者对柿子充满敬仰赞美之情,并无遗憾之情。
B.“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错误;文章抒情婉转,并不“磅礴”。
C.“对苦难生活的赞美”错误,作者主要抒发要将生命呈献为成果的主旨,并非赞美苦难生活。
D.正确。
故选:D。
(2)从“银杏的通体金黄最终在倾听中变作呼应”“银杏树,所有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洒落地上,灿灿的,就在地上铺了一层锦,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地久天长,宛如心中珍藏的爱情”可见,银杏美在叶子,绚丽张扬;而“银杏的呼应加深了柿子果实的意义,秋显出慈悲和丰饶”“柿子树一派沉静。它的叶子也不见了,都被风带走了,柿子却以果实的姿势仍旧挂在枝头”可见,秋天柿子美在果实,沉静、殷实,温暖。
(3)结合上文“柿子却以果实的姿势仍旧挂在枝头。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强烈地感觉看到了一些清澈温暖的眼睛”“我有那样足够的澄明吗?有那样足够的灿烂、温暖、殷实和爱吗”可见,柿子的果实让“我”产生了对人生的感悟;结合后文“它在看着我,以无声之言与我交谈,说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它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柿子在春天曾经是花朵,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着的青果。只到秋天来了,它的金色才漫天归流,凝成这样一捧盈硕结实、可摸可触的爱”可见,作者领悟到了人生应该像柿子一样经历春夏,耐心等到秋天的成果。
(4)以文学大师们的成就和作品来与柿子的果实相类比,表达文章的主旨:作品是用来传达爱与温暖、喜悦与善的;从而表达作者对文学大师们的敬仰和对自己写作的追求。
(5)B.“暗示了宝玉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与选择”错误,宝玉对爱情的追求是灵魂的伴侣,“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要木石前盟”可见。
答案:
(1)D。
(2)银杏树以叶子展现美,绚丽、张扬,短暂;柿子树以果实呈现美,沉静、安详,持久。
(3)柿子树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吸引了我;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
(4)①揭示文章主旨:文学大师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传递温暖,传递生命的气息。
②表达了对文学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
(5)B。
【点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